铜川篮氯科技有限公司

棉花-柔軟而不柔弱

發(fā)布: 2021-05-01 00:00 | 作者: | 來源: 設計.中國

  由“H&M抵制新疆棉花”引起的棉花風波似乎過去了,棉花雖柔軟,其中潛藏的巨大力量被釋放出來之后卻可以以柔克剛。聚沙能成塔,一團一團棉花聚在一起也能產(chǎn)生同樣的能量,這一奧秘其實早已被藝術家們發(fā)現(xiàn)。 

  1、只有棉花盛開的中國花園 

    去年五月,在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通透的白色空間里,藝術家趙趙的展覽《白色》悄無聲息又聲勢浩大地開幕。整個空間里堆滿了巨大的棉花,它們是同一件,也是在場唯一一件作品——《中國花園》(Chinese garden)。 

   

   

    1982年出生的藝術家趙趙在新疆生產(chǎn)建設兵團長大,從初中到高中,“撿棉花”是義務勞動里唯一的內(nèi)容,棉花在他生命中一直占據(jù)著特殊的位置。  

    

    2016年,從塔克拉瑪干回來后,趙趙開始構思他的棉花花園,棉花不只是兒時勞作的對象,更成為一個牽動個體到社會的時代發(fā)展意象。趙趙這樣形容棉花的重要性:“棉花不僅是中國的事情,作為人類經(jīng)濟體的發(fā)源和萌芽,它有一個想象不到的龐大經(jīng)濟貿(mào)易活動,甚至超過了工業(yè)文明。”  

  

    整個現(xiàn)場就是由棉花和鋼架搭建的巨大迷宮,棉花堆高低錯落,人穿行其中不一定能看出全貌,這也正符合“花園”之意。棉花層層疊加在一起,趙趙讓它們看起來像考古學里的土層狀態(tài),“站在不同角度,棉花給你帶來的心態(tài)和感受力都會有所不同”。不銹鋼架是他給棉花最堅硬的結構支撐,“柔軟作為它的內(nèi)核,凸顯了這種矛盾性和對立性?!?/span>  

  

    整個白色棉花迷宮被趙趙取名為《中國花園》,并有輔助的英文名稱“Chinese garden”,在趙趙看來,中國人本身其實沒有“中國花園”的概念,西方人對東方美學的敬畏讓這個概念出現(xiàn)?!啊袊@兩個字在國際輿論上是一個概念,‘花園’是另一個文化概念,‘中國花園’又是一個概念,它其實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?!?/span> 

  

  2、把頭伸進云朵里看看 

  盡管我們都知道云其實是由水滴、冰晶等聚合而成的,但在藝術想象中,柔軟的棉花仍然是最接近云朵觸感的物體,你一定多多少少幻想過置身云中的感覺。日本藝術家 Matsuri Yamana 就用棉花制作過一朵巨大的云,并準備了一個梯子,讓你可以把頭伸進云朵之中,享受被云包圍的溫柔感。 

   

  在畫廊的空間里,大量白色的云漂浮,觀眾不免為之好奇,并通過樓梯的引導進入藝術裝置之中,觸碰帶來身體上的體驗。Matsuri Yamana 認為這個裝置探索了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之間的邊界,以及對生命有機和精神領域的隱喻。 

   

  3、棉花鋪開城市的亂序 

  來自日本廣島的藝術家?guī)r崎貴宏(Takahiro Iwasaki)就用棉花創(chuàng)作過兩件藝術品,以不同的場景,共同反映了城市變化中的一種亂序。巖崎貴宏很擅長用廢棄物做微型雕塑。在玻璃窗內(nèi),發(fā)絲被做成了電線桿和船廠的起重機,棉花和白色毛巾則組成山坡。實際上,這白色的微縮景觀就是復刻了窗外的景觀,島的形狀、船廠的位置都一樣。島上慢慢變化的風景和人們的記憶都保存在巖崎貴宏的作品中。 

   

  2018年,巖崎貴宏用棉花、線和漁網(wǎng)搭出虛構的風景,用來揭示香港的歷史。毛巾和襯衣做成的布條被起重機吊起,成為摩天大樓的形象,布條上精致的店招也作為補充。地上則是大量棉花組成的蓬松棉床,敘述著香港曾經(jīng)一度蓬勃發(fā)展的紡織業(yè)。巖崎貴宏用這種方式講述城市的瞬息萬變和重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