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
費程(FEI CHENG)
學歷:
2009年 吉林藝術學院 新媒體學院 學士
2014年 韓國高麗大學 韓國語高級研修課程畢業(yè)
2016年 韓國成均館大學 視覺傳達系 碩士
連續(xù)四次獲得成績獎學金
現階段:
亞洲*中韓設計協會(ADCK)2016執(zhí)行策展人
韓國現代設計協會(KECD)會員
2013年起, 在韓國觀光公社(Korea Tourism Organization), 各大設計展覽,中韓學術大會中擔任中韓翻譯
2015年 韓國Medians會社 UI設計師
2016年 韓國BIG TIDE競技體育啦啦操-韓國國家代表隊 網站主視覺設計師
2016年 注冊以蒸汽朋克風格為主的視覺品牌FEI CHENG
個人網站:http://feicheng19890728.wixsite.com/feicheng1
Email: feicheng19890728@gmail.com
微信: cc631292539
費程
設計·中國:是什么機緣讓您愛上蒸汽朋克風格的?
費程:在首爾COEX里舉行的動漫展上,我第一次接觸到了這類作品。我本人喜歡無盡的想象,懷舊又分裂---假設過去,幻想現實和未來,偶爾有些“惡趣味”,思想架空,特別跳躍。而蒸汽朋克藝術通常會展現出強烈的技術矛盾——過去與未來的發(fā)明同時存在,維多利亞時期懷舊的情節(jié)永遠不會消失,只是以另一種方式承載新的技術展現給大家。比如說,2016年時尚界狂刮復古風潮,機械的黃銅色,金屬部件,齒輪圖案,刺繡手法等等,都被時尚寵兒用到了服裝上-----時尚是一個輪回。仿佛銹跡斑斑的齒輪可以給現代人講故事,而現代機械元素的廣泛應用像是在紀念整個維多利亞時代。我很喜歡一位來自莫斯科的蒸汽朋克藝術家Dmitry Filippov,他的作品融合了蒸汽機的設計味道,張力很強,野蠻之中有著優(yōu)雅的氣息,散發(fā)著未知和等待發(fā)現的信號,這讓我太好奇了。
蒸汽朋克風格十二生肖
設計·中國:您創(chuàng)作時的靈感一般來源于哪里?
費程:設計來源于生活。我有很多愛好,跳芭蕾,做料理,跑步,攝影,看設計展等等。我不是為了獲取靈感去做這些事,只想在閑暇時間里愉快的度過,取悅自己罷了。反倒是做著做著,給予我很多創(chuàng)作上的靈感,每做一點,它們像是后臺積分一樣,日積月累的得到很多新的有趣的想法。在韓國的這幾年,我都有一個習慣,就是每次去看展覽的同時,會買一本展覽的書留念,有的是設計大賽的,更多的是設計師的個展書。雖然這些書籍的電子資料一半可以在網上查到,可我更喜歡當我需要資料時拿在手里翻閱的質感,來的更直接痛快!學會生活使我得到了意料之外的靈感。
設計·中國:在您的眾多興趣愛好中對您設計影響最大的是什么?
費程:看各種設計展和講座。別人看展喜歡帶相機,我喜歡帶本子和筆。因為人的頭腦一旦依賴了相機,觀展過程中對作品的理解就不會深刻,甚至會很快遺忘掉,那么看展也就沒有意義。反倒是,看展的過程中精力集中在作品和作者說明上,會更理解設計師的真切想法,沒有相機可以讓我短時間內速記很多設計風格,培養(yǎng)感性的設計能力;本子和筆可以幫我記錄觀展過程中突然冒出的靈感。我經常在一個展館里自己坐上一整天。我不會在展覽拍照,但是在展覽出口處通常會買本次展覽內容的書籍及詳細介紹。所以我有很多很多設計書。我把這種行為叫做屯糧。
設計·中國:在留學期間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?
費程:曾經無數遍的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。我的回答是,我學到了一個人如何好好生活。對于學業(yè),相比于全是A+的成績單,我更在乎追求A+的過程。對于生活,女生不可以把自己默認定為弱勢群體,和別人吃飯請記得主動買單,話語權是自己給的;各種節(jié)日我喜歡親自動手包裝小禮物寄給朋友;這個世界上不應該只是女生收花,所以我會經常送男友各種花;和別人所有的見面約定,記得比對方早十五分鐘到;和熙熙攘攘的大聚會相比,我選擇拒絕并享受一個人的獨處時光,如果恰巧我學了新的料理,更愿意招待朋友來家里品嘗。留學三年多過去,我和家人、男朋友都異國,方方面面歷經了考驗。沒有誰應該為你做什么,但凡對你好一點,要記得感恩和回報。
設計·中國:中韓文化間的差異是否會對您的設計作品產生影響?
費程:中韓同屬亞洲,而近幾年的各種亞洲設計交流展迅速蔓延,獎項豐富,從學生到設計師踴躍參與。這是一個大好的背景。總體來說,中韓文化間的差異正在逐步縮小,方方面面都體現著融合。就我個人來說,設計作品不應該局限于國家與風格,當下大咖們經常說日韓風歐美風之類,但最后的作品是要完全體現設計師自己的風格。獨立性很重要,不模仿,不牽強,有自己的味道。對于設計,我包容所有的文化差異,我的研究生同期是一個美國人,一個韓國人,于是我們三個的Teamwork經常做的很大膽,想法和表現方式呈現多樣,受到了前輩們的贊許。所以,不給自己規(guī)定風格,是最好的發(fā)展。
設計·中國:您在設計這條路上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?您是怎樣克服的?
費程:作品前的準備工作遠比做作品花更多的時間。我有點強迫癥。在沒完成作品前會給自己設定一個標準,就是它可以有多受眾。但我會一直糾結作品中某一個點,經常鉆死胡同進退兩難。這時,我需要放空自己,放下目的性很強的work,輕松地翻看一些設計書,想想曾經看過的展覽,然后從最初開始重做。當把設計歸零時,一切都有可能了。
設計·中國:在您求學的路上對您啟發(fā)最大的老師是哪一位?他對您的發(fā)展產生了哪些影響?
費程:毋庸置疑,是鮑永亮老師,他是我剛上大學進入CUT工作室的老大。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奇妙的CG世界,在這個世界里,只要你富有想象,一切皆為可能。就像他說的一樣,你可以拽著太陽在這里奔跑!他毫無保留的同我們分享設計,從理念到軟件,他就告訴我們不要依賴軟件,它只是表現途徑罷了。中國新興了很多短期軟件課集訓班,動輒費用過萬,重復教學各種華麗的電腦特效,在他看來,可以學,但也不要忘了它只是你實現idea的工具。獨立的思維養(yǎng)成,長久的堅持與設計感覺的培養(yǎng)更重要。設計這條路,要永遠記得斷機之教。于是,這四年和其他的大學生活有點不一樣,每天都可以跟著前輩們一起熬夜包宿做項目,每天有很多很棒的idea出現,雖然生活在兩點一線卻樂在其中,甚至大三那年我把單人折疊床搬到了工作室住了下來。大學四年和同伴們的“親密接觸”讓我受益匪淺,是我人生中第一個名副其實的轉折點。因為,我終于知道未來想做什么,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了!我很慶幸我在很小的年紀里找到未來目標,并持之以恒不斷努力。
設計·中國:現在有很多媒體對您進行報道,而您卻說“我只是個學生”,您是怎樣對自己定位的?對今后的發(fā)展有什么打算?
費程:在設計這條路上,我始終要抱著學生的態(tài)度謙卑的汲取營養(yǎng)。我最大的夢想是做一名設計方向的老師,有自己的小工作室繼續(xù)做研究,這當然也是學習的過程,所以我正準備韓國成均館大學的博士考試中。這是一所全韓國最早的國子監(jiān)學府,拋開它名校的頭銜,我更喜歡這里的學術氣氛。有很多前輩在設計上耐心指導我,她們都是女博士,不是人們口中的“第三物種”,反而更是些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設計師榜樣。 我沒想成為某一類人,未來太遠,總是不敢談很多,只想用踏實的腳步慢慢丈量未知的生活。設計這條路上,我真的永遠都只是個學生,我知道還差的太遠,但我不曾放棄努力。
個人作品:
學術論文:
2016--《A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Steampunk Style in Zodic Illustration Design》 韓國國會圖書館RISS收錄
學術展覽及策劃:
2016ADCK亞洲 Young Design邀請展(韓國)-執(zhí)行策展人.
2016 AGI SEOUL國際平面設計協會 國際志愿者
2015年 Global Warming——XMU+SKKU+TNU聯合設計交流展(韓國、中國、臺灣)
2015年 White----SKKU+QUST+TNU聯合設計交流展(韓國、中國、臺灣)
商業(yè)作品:(在CUT STUDIO合作完成以下商業(yè)作品)
長春蓮花山度假區(qū)項目----三維場景師
奧迪Q7隨車光盤動畫項目-----三維建模,場景搭建師
長白興隆新城城市規(guī)劃建筑漫游項目-----三維建模師
玉山新天地項目---- 兒童游樂園區(qū)---- 場景建模師
CUT STUDIO團隊出品CG動畫 《TAME》(馴服)----三維場景建模師
第六屆全國美育成果獎教師組,《馴服》三維場景設計一等獎
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(chuàng)意設計作品巡回展 長白興隆新城 -建筑產品類動畫一等獎
個人注冊品牌
(編輯:李婉瀅)